2023年5月18日,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包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等展览从去年举行的数百个展览中脱颖而出,获得“十大”殊荣。陕西有2项博物馆陈列展览入选“精品奖”和“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分别是陕西考古博物馆“考古圣地·华章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
本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福建博物院举行。 考古圣地·华章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陕西考古博物馆 陕西考古博物馆旨在以考古学科的逻辑、博物馆的语言,实现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揭示考古学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辉煌成就与重要贡献。 室外场景 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考古标本 4891件/组,陈列内容包括考古学科发展史和考古学理论、考古成果解读、文保科技理念和技术三大主题,五个展厅展出文保科技篇、考古发现篇、文化谱系篇、考古历程篇四个篇章。室外展厅占地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室内展陈5800平方米。 陈列特色有三大亮点和三大创新点。 三大亮点包括以考古人视角全景式呈现多学科展现的古代社会图景;学术线、科普线双线并行;馆内参观 + 馆外体验。 考古遗迹原状搬迁 三大创新点包括首次设置考古学史及考古学基本理论方法、文物保护技术常设陈列;超大型考古遗迹原状搬迁,创新展示方式,搬迁超大型考古遗迹;现场连线,直击田野,共享重要考古发掘瞬间。 还原考古场景 虚拟展示:配合展览制作了VR全景虚拟展览、MR全息导览、历史时空传送门等项目。 VR全景虚拟展览,观众可以线上观展、在线留言,达到了再现真实展览场景和沉浸式观展的效果,可在电脑和手机客户端进入全景漫游式参观。历史时空传送门,以文物三维数字内容托底、以裸眼3D场景、活态化、体验式的虚拟现实深度沉浸式游览体验,利用多面空间实现交互沉浸式体验。MR全息导览,采用混合现实眼镜多人协同模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提高对博物馆的认知理解。 互动体验 虚拟场景 教育活动:展览期间,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考古研学夏令营,在考古现场进行开放日活动,进一步促进考古成果的转化利用和社会共享。 文创产品开发53款,涉及品类20多项。 截止2023年5月,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宣传500余次。各界人士给予高度评价: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李群 陕西考古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座考古学科博物馆,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 李伯谦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设是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最好的致敬。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考古学家 孙庆伟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为了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增强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陕西历史博物馆策划了本次展览。展览先后于日本京都、静冈、名古屋和东京四地成功举办,展期310天。展品来自陕西、湖南两省,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等在内的17个文博机构的121余件(组)考古出土文物。 展览聚焦“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这一主题进行叙事。展览分为“统一前夜”“统一王朝的诞生”和“汉朝的繁荣”三个部分。主要讲述秦汉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政体,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所创立的制度文明为统一国家的形成、发展、壮大以及周边其它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览深入浅出地用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解读秦汉文明的发展历程,阐释了秦人务实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家国天下的大一统理念;秦汉文化作为包容多种文化因素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承秦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代!统一的国家、开放包容的文化,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启了古代中国国家层面的对外交流,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同样,佛教的传入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此,古代中国开始放眼世界,世界的目光也日益聚焦中国。 因四个展地展览空间不同,展览布局也不尽相同。展览总体遵循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又内在统一,展厅面积平均约900平方米,展线长度平均约330延米。 展览形式设计力求简洁:内容与形式、主展与辅展协调统一,展览流线、展柜、灯光、视线追求人性化、分众化布置,色调上采用秦汉时期流行的黑、红、紫、蓝等传统色调,展厅、展柜温湿度精准控制、严格执行环保绿色标准,安防和消防均采用国际标准。 本次展览的创新点有三:一是中日双方考古、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专家共同策划;二是展览将秦、汉兵马俑进行对比,以“汉承秦制”来彰显“创新”在文明传承和文化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三是辅展融入在地文化元素,用人气动漫《王者天下》解读秦汉文明故事。 展览作了广泛的宣传与推介:利用国际通讯社联盟平台,在美洲及亚太地区24个国家以英语、日语、韩语、马来语、泰语五种语言同时发布,全球450家新闻媒体报道,展览信息全球访问量超过2.5亿人次。展览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世界各地的观众超过40万人。本次展览共开发文创产品50余种,收入超过100万元。 关于展览的评价 我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先生说,展览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要文化交流项目之一,加深了日本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促进了两国民众的互相理解,也为2024年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各类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展览的成功举办为今年下半年《大丝绸之路》展和明年《空海》展在日本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直接促成了今年《秦汉文明的遗产》西班牙展的快速落地。 据悉,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共有27项境内展览和6项出入境展览入围终评。入围终评项目涵盖了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东中西部地区均有项目入围;展览题材包括历史艺术、人物纪念等多种类型;申报单位包括了中央和省市县等不同层级。 第二十届(2022年度)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精品奖 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和合中国 辽宁省博物馆 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 苏州博物馆 南国烽烟举红旗——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历史陈列展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 湖南博物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 考古圣地·华章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陕西考古博物馆 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 特别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西藏历史与文化、民俗展 西藏博物馆 新疆历史文物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 陕西历史博物馆 焦点——18至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 广东省博物馆 优胜奖 宜宾市博物院基本陈列 宜宾市博物院 文以化人 字以载道——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 基本陈列 中国文字博物馆 风起伶仃洋——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 中山市博物馆 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 四川博物院 四川省诗书画院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上海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 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 无锡博物院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 浙江省博物馆 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 江西省博物馆 奋进新时代 书写新荣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 赣州市博物馆 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 郑州博物馆 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 深圳博物馆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青海历史文物展 青海省博物馆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众里寻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展 南京博物院 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 敦煌研究院 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国家典籍博物馆 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 成都博物馆 |